悲壮的胜利
从武乡县、辽县出动的2500多人的日军增援部队正在向关家垴挺进,黎城等地的数千名日军机动部队也在向关家垴靠拢。385旅和新编第10旅已与增援的日军交上了火。陈赓又派出一个团前去支援。
关家垴之战,已打成了一场八路军4个旅(决死队1个旅含2个团)与4000多日军的大会战。
八路军腹背受敌,但彭德怀还是决意拿下关家垴。
刘伯承、陈赓见彭德怀如此坚决,只得组织部队继续攻打,力争在日军增援部队到来前解决冈崎大队。
10月31日16时,第三次总攻开始。
彭德怀一声令下,总部炮兵阵地的迫击炮连续不断地向日军占据的主阵地轰击。总部特务连和772团第一连组成的突击队在前面开路,大部队紧跟而上。
八路军打得很英勇,日军抵抗也同样顽强。又是整整一个晚上,八路军始终没能完全占领阵地。
1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
再不撤,眼看将要被日军包了饺子。彭德怀终于下令撤出战斗。冈崎大队的余部突围了,日军对关家垴周围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数天之内屠杀群众6000余人。
关家垴战斗,交战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几天后,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陈赓等人一齐登上关家垴,仔细察看了日军构筑的临时工事、暗堡掩体、火力配置。刘伯承指示随行的参谋人员将敌人的阵地一一绘制成图。当刘伯承看到日军挖的众多“猫耳洞”,人躲藏在里面非常安全,很受启发。他说:别小看这小小的招式,非常实用,凭我们现有的武器还真难对付。
彭德怀挨批,心感不安
关家垴战斗持续了两昼夜,但有关这次战斗的批评和争议却持续了几十年。
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但内部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却随时间的变迁有一些变化。
百团大战刚结束时,中共中央对此十分肯定。随着1941、1942年日军大“扫荡”导致八路军极端困难后,对百团大战的批评声音渐高。毛泽东在肯定百团大战功绩的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他特别对百团大战的宣传很不满意。聂荣臻回忆:毛主席批评说,这样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你宣传100个团参战,蒋介石很惊慌。
延安整风中一些同志批评百团大战存在的问题,毛泽东曾解释说,百团大战“在群众中应该说打得好,在高级干部中也要说明百团大战是英勇的,只能在战术上加以说明(问题)。” 毛泽东所说“战术”是指他一贯主张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 ,而关家垴战斗则是一场阵地攻坚战。此外,毛泽东对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的战场专断也有看法。
1943年1月,邓小平在太行分局的一次会议上指出:百团大战使本区军事力量过于暴露,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
1945年刘伯承在中共“七大”发言: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
彭德怀对“打得比较苦些,伤亡也比较大些”的关家垴之战也深感不安。在《彭德怀自述》中,他将关家垴战斗视为自己戎马一生的四大败仗之一,其他三次是红军时期赣州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和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彭德怀试图歼灭日军的一、二个大队,使敌人不敢轻易来犯,进而顺利扩张百团大战的战果,但没想到损兵折将后竟啃不下冈崎大队这块硬骨头,真是如鲠在喉啊!犟脾气一上来,头脑越发不冷静,连刘伯承、陈赓的意见也不听,他下不来台了。
然而,关家垴之战毕竟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震撼。
(编撰/ 姚联合 参考资料:付杰、付喜明,《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刘强伦,《1940:大破袭》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