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是微笑

发布时间:2010-08-19 09:19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微笑

 

编者按

  有一种重症叫白血病,它很可怕;

  有一种关系叫医患,它很可叹;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它很可敬;

  有一种感情叫信任,它很可贵。

  28年来,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程久芬用心、用情、用爱,用她的“心情疗法”,为一个个白血病患者鼓起希望的风帆,筑起一道道抵御死神的屏障。她是一名基层医生,28年来,她用一颗不变的平民之心,去倾听、抚慰一个个受伤甚至绝望的心灵,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快乐与幸福。她把患者当作亲人看待,患者也视她为家人,如今,她仍在和患者、家属一起努力着,书写着延续生命的传奇。

 接到为程久芬人物报道撰写言论的任务后,记者禁不住想见一见这位传奇医生,在二院的病房里,记者看到了经久难忘的一幕:

 在程久芬负责的床位上,一个可爱的小女孩,5岁,因为化疗头发稀疏,即使这样她的头发也被精心打理过,上面缀着七八只可爱的发卡。不化疗的时候,她在各个病房没有拘束地跑来跑去,乖巧地回答大人的问题,还时时引起一阵笑声。

 这个孩子是今年大年初八进入二院治疗的,之前在南京检查,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当班医生就很直接地对孩子的父亲说:“其他检查结果也不要等了,回去吧,不用再看了。”上海一位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看完检查结果,面对孩子澄澈无辜的眼睛,潸然泪下:“这个病,花70万也不一定能治好。”在上海街头,怀中的孩子腹胀如鼓、气若游丝,年轻的父母抱头痛哭。

 近六个月过去,在程久芬的病房看到这对年轻的父母,他们表情轻松,笑着和程久芬开玩笑。

 程久芬的血液病房里大多数是农村病号,而且基本上都是被其他大医院已经“宣判死刑”,转院到这里,家人无非这么考虑:省点钱,“死马当活马医”。在这样形成的特定环境下,即使不是愁云惨淡,至少也会很安静,但简陋病房里的欢声笑语推翻了记者之前的所有假设——

 程久芬和病号家属开玩笑:“就数你最宠老公”。

 有病号晒着太阳,摩挲着头发:“程大夫,我的头发比以前密多了”。

 病号和病号家属也互相串门,或坐或卧,说说笑话聊聊天。

 这就是在阴影笼罩下的病房的真实图景,死亡在生命的微笑中黯然失色。

 虽然受到众多患者赞誉,被视作家人,甚至引为知己,程久芬一再对记者说:“没感觉做了什么,只是在尽一个医生的责任。”

 世界医学会 (WMA)在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作为医生的道德规范:“值此就医生职业之际,我庄严宣誓为服务于人类而献身。我对施我以教的师友衷心感佩。我在行医中一定要保持端庄和良心。我一定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一切的首位……我决不让我对病人的义务受到种族、宗教、国籍、政党和政治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考虑的干扰。对于人的生命,自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度的尊重……”

 对于这段文字,程久芬肯定比记者更熟悉,与照本宣科不同,她是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努力实践,把职业戒条化为职业本能。

 当一个人在职业道德和责任中全心倾注了自己的深情与精力,当她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病人,关照生命,播洒阳光,她赋予这个职业的除了技艺更有持久的温暖,而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的。

 程久芬笑起来很干净,甚至有点天真:“我的快乐?我的快乐就是病人能一点点好起来。”

 程久芬的治疗手段也是春风化雨,她反对给病人上猛药,“如果看到浑身插满管子的病人,会难受心疼”。为病患尽可能地减少痛苦,同时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生命的名义,程久芬更能体会到纯真的快乐,她的微笑因为发自内心,更能给人以信心和勇气,也更容易奏响生命的强音,因为——

 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微笑。

 

李明明

 

新闻链接

大德医道 精诚在心——记市二院程久芬医生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