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别把文化遗产当政绩

发布时间:2010-08-06 07: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政府往往有一种不良的政绩观,把文化遗产和政绩结合在一起,这非常可怕。他们所使的劲儿往往是申遗之前,申遗之后基本上就没人管了。申遗时地方政府甚至派人到北京来走后门,想尽办法拿下来,可在这之后,保护方面就默默无闻。”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对一些地方政府重申遗轻保护很忧心。

 对此,他在两会上提出国家“非遗”名录应设立“警告和除名机制”。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家督察小组,对进入名录的遗产长期监管,定期审核,审核结果要进入遗产管理档案,同时对其保护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经专家小组审核,凡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乏保护或过度开发遭到破坏的,进行警告,责其改正。对于已遭到严重破坏,改变遗产本质,传承中断者,则予以除名。

 维基百科在“世界遗产”条目下提到:“世界遗产不只是一种荣誉,或是旅游金字招牌,更是对遗产保护的郑重承诺。”《世界遗产名录》创立以来,有两个地方先后被除名。2007年,阿曼阿拉伯羚羊保护区由于被政府缩小九成面积并计划进行油气勘探,被除名;去年6月,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被踢出名录,原因是当地政府在河谷中心位置建了一座桥。

 冯骥才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办法值得借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名录应该效仿。

 开发商介入之后,艺术的本质往往被伤害

 一些地方政府完成申遗后,就甩手了。

 没人管怎么办?“开发商伸手了。”冯骥才指出,在开发商介入之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一定会伤害艺术的本质。“比如,现在很多地方的木版年画都拿机器印了,就连很多皮影也拿机器焖,不拿刀子刻了。很多民间歌舞到了景点以后,为了给游客看新鲜,什么现代时尚的都往里加,完全变质了。”

 “文化是纯粹、严肃、高尚的,不能是一堆乱七八糟、面目全非、非驴非马的东西。”冯骥才回忆,十年前他去山西普查时,每个村庄的布老虎形态都不一样,千奇百怪,但十年后重访故地时,发现布老虎都是“亮片包装”的了,个个都长得一个模样。

 文化产业必须承担文化责任

 在冯骥才看来,文化是精神性的,产业是经济性的,缺一不可。文化产业必须承担文化责任,“不能为了赚钱,什么都不管了”。

 2009年3月20日,陕西法门寺被迫闭门拒客。根据当时门口贴出的公告,他们是在抗议“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强行在法门寺山门口砌围墙,设门卖高额门票”。而去年底围绕曹操墓掀起的广泛争议,正是聚焦于地方政府借考古“自我创收、自我消费”,而把学术本身放在一边。

 冯骥才认为曹操墓这件事是“肤浅”的。“考古不应该有考古热,考古热是一个特别荒唐的事情,是被炒作起来的。我觉得政府最起码在这个事情上不应该推波助澜。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现古墓以后,都是秘密封闭地进行,没有公开发掘的。这违反科学,也违反正常的工作程序。”

 这句话“非常到位”

 “我们的文化很热闹,但,是不是文化强国,这值得思考。”冯骥才直言当今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声音过于弱视:“如果声音不是微弱的,为什么我们600个城市变成了一个样子?”有些地方决策时请来人文知识分子,只是做做摆设,“只要他们表示同意就可以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冯骥才称这句话“非常到位”。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林晓蔚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