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毛泽东为何重用林彪决战东北

发布时间:2010-08-04 06:35  来源:东方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决战最后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部队,战场,地形,气候,武器,通信,群众,政权,军需,粮秣,经费,师团指挥员的姓名、秉性、经历、特长以及过去他们打过的一些可以记起的战斗等等,一切与战争有关的因素,尤其是老115师的干部,“老六团”、“老五团”的能打的干部,虎气生生的干部,像一张张资料卡片似的,在他的脑子里翻腾着。

    他盘腿坐在炕上,听着李富春、程子华的汇报,但从不正眼看对方。他像是在坐着,也像是在听着,还像是在沉思,更像是根本没有听对方的话,只是偶尔有一两句回话。他一个人在想,连日来国民党军队空运至平津,飞机穿梭往来,嗡嗡声日夜不绝,但是,对蒋介石的空运,我军毫无办法。我军无法打飞机,只能眼睁睁地叫人家运。

    从当前情况看,国民党军队除海、空方面运兵外,津浦路和正太路到北平段,是蒋介石运兵的关键路段。石家庄以南的平汉路,经过最近我军多次的大破袭,毛泽东又安排刘、邓部队在邯郸坚决阻止孙连仲部队北上,大体上可以做到拒阻敌人从平汉路迅速北进的作用。冀鲁豫的杨得志最好现在来冀热辽。老 115的呀。基本情况未变化前,争取迅速北进,以便应付国民党目前陆海空各路对冀东及东北的进攻。看形势冀热辽将有一场大战。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中央军委转彭真,并且告知,他和部队到达山海关后,如能乘火车,请预先准备,人数共约8000人。19日,中央指示东北局并告林彪:国民党已知我党在东北建立武装。因此,急于派军队及党政人员到东北和我斗争。目前,我在东北工作的部署,应该是全力加强辽宁(主要的)、安东二省的工作,守住东北的大门,争取时间,以便开展全东北的工作。为此,最近到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应将其绝大部分布置在辽宁(主要)、安东两省,立即整编30到40个团……林彪仔细看了中央的指示,觉得中央将东北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方向的发展方针甚好。

    把这两个方向的战斗打好了,不让蒋军登陆,东北就可以为我所有了。这个方针很完整很全面地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高屋建瓴,很见领导水平。他进一步想,要完成这两个方向的任务,执行中央的战略意图和方针,必须靠我军的精锐部队,黄克诚师、梁兴初师、吴克华师、杨国夫师、罗舜初师、刘转连旅、文年生旅,都是我军能征善战、能守擅攻,战斗作风为死打硬拼的老部队,尤其黄、梁两师部队,平型关等战役时,均是115师的部队,我指挥过,打得得心应手,令人满意。

    山东部队也是115师发展起来的,就是山东纵队发展起来的,也有115师的骨干。作为指挥员,手中有兵,心中不慌。他计划一俟这些部队来到,即作为自己手中的拳头部队,直接掌握,直接指挥。然后捕捉时机,利用这几个老部队,出其不意,战其不备,坚决歼灭进入东北的敌之一部。一方面打击敌军气焰,振奋我军精神;一方面创造典型战例,供进入东北的其他部队学习。他一到宿营地,就找人带路去看地形,准备在这一带阻击蒋军的北进。风凉了,他觉得身上有些冷,警卫员给他披上一件大衣。他站在平、津、唐三角地带一座小山的山坡上,望着秀峰叠出、色彩斑斓的山川地物,心想:打仗非有直接经验不可,纸上谈兵不行。战场选择,是在冀东这里呢,还是北宁路一线?选择战场是打胜仗的第一关键。

    他在无秩序地想着黄克诚、萧劲光、万毅、梁兴初、彭明治、李天佑、邓华、吴法宪、杨国夫、罗舜初、萧华、程世才、韩先楚、胡奇才、吴克华、彭嘉庆这些率部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将领的脾气、个性以及战绩。应该把他们每一个人放到什么位置、什么战场上,什么形式的战斗更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些人多数是井冈山的,少数不是。他想,这些指挥员首要的是对我的决策、我的指挥要有信心,有信仰,必须能坚决按我下定的决心指挥部队,执行命令不含糊,作战积极性高,不怕伤亡,不怕艰苦,机断专行,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作战任务。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