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新中国空军 刘亚楼两次赴苏谈判始末
1949年8月,刘亚楼(右2)赴莫斯科与苏联商谈帮助中国建立空军事宜。随行人员有:王弼(右3)、吕黎平(右1)翟云英(右4)、张学思(左2)及翻译沙洛
1949年1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列数排列的决定,从1949年3月28日起,东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刘亚楼被任命为第十四兵团司令员,莫文骅任该兵团政治委员。
4月中旬,第四野战军和兵团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由平津地区出发南下。第十四兵团的其他领导和部队随即启程去汉口,刘亚楼因处理原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一些移交工作和组建十四兵团机关,暂留北平。他原想待兵团机关组建有了眉目,再带机关南下。5月下旬,正当刘亚楼打点行装准备南下时,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让他停止南下,并奉命组建新中国空军。刘亚楼由此离开了第四野战军,带着中央军委的重托,肩负起新的使命,全力以赴投身于人民空军的创建工作。
在建设新中国空军的过程中,刘亚楼曾多次赴苏谈判,其中有两次重要谈判对新中国空军的装备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毛泽东对刘亚楼说:你就是全权代表
刘亚楼受命组建空军后,便立即开始收集资料,研究筹划,拟定建立空军的整体方案。但组建空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空地勤人员;第二,要有航空兵师、团领导机构;第三,要有飞机装备。在中央军委的大力支持下,从陆军直接抽调现成的师、团领导机构,组成空军师、团领导机构,并在老航校和陆军部队选拔了大批空地勤人员,前两个问题很快就得以解决,惟有飞机装备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而苏联是惟一能向新中国提供作战飞机的盟友,所以空军装备只能向苏联购买。
这时,刘少奇正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在莫斯科访问。7月26日,中央给刘少奇发去专电,请他向斯大林提出:为准备在1年左右时间组成中国人民空军作战部队,参加渡海战斗,解放台湾起见,请苏联方面给予援助:(1)拟向苏联订购战斗机100—200架、轰炸机40—80架;(2)拟请苏联航空学校代我训练空军人员1700名,一切费用由我们负责偿还;(3)拟请苏联派出高级空军顾问3—5人;(4)若上述第一、第二项原则同意,拟即派刘亚楼(将任空军司令员)率小型代表团,于中共中央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赴苏参加这一计划商谈。
第二天,刘少奇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开始会谈,提请苏联方面给予援助。对此,苏联方面表示给予积极支持。会谈结束后,刘少奇当即向中央回电说: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布尔加宁等同志对我方计划表示赞同,但航空学校不必设在苏联,可在中国设立;他们同意刘亚楼速来莫斯科,以便商谈具体计划。
中共中央立即研究决定,由刘亚楼、王弼、吕黎平及翟云英4人组成小型代表团,于8月1日从北京出发赴莫斯科,去完成争取苏联援助的任务。随后,周恩来亲自通知刘亚楼立即组成赴苏代表团,并告诉刘亚楼临行前,带王弼和吕黎平一起,于7月31日下午到中南海,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接见,并当面聆听他们的指示。
7月31日下午4时,刘亚楼带领王弼、吕黎平准时来到中南海。先是朱德总司令接见了他们。在听取了刘亚楼赴苏的准备和东北老航校培养飞行员近况的简要汇报后,朱德非常高兴地说:“好啊!已经为建设空军培育了第一批种子。我们空军也会同陆军一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你们受中央的委托去苏联谈判建空军,近期的也是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台湾。因此在谈判中一定要掌握好两条:一是培训能参战的空、地勤人员的速度要快,不能误了中央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二是培养出来的作战飞行员,要以能压倒国民党空军为目标。”最后,朱总司令凝重地说:“希望你们圆满完成任务!”
接着,刘亚楼等3人又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简要询问了他们启程的准备工作后说:“为了商谈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空军的协议,中央代表团团长刘少奇同志正在莫斯科等待你们。你们明天出发,到了莫斯科以后,首先去少奇同志那里领受任务,大的原则问题,他已经同斯大林同志商定了。因为毛主席还要亲自接见,要和你们详细商量建空军的问题,我就不多谈了。”
下午5时半,在叶子龙的引领下,刘亚楼等3人走进了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笑着从座椅上起身同他们一一握手。刘亚楼先向毛泽东介绍说:“王弼是30年代在苏联学过航空机械的工程师,吕黎平是抗战初期我们党选送到新疆去学习飞行的红军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