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新郎倌喝下白水冒充白酒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延安杨家岭,在毛泽东的窑洞门口举行了一次聚餐。毛泽东和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和刘英、博古、李富春和蔡畅……当时在延安的高级领导人,能来的都来了。
这天有两对新人成家: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新娘卓琳,穿着一套新做的卡其布制服,显得格外漂亮。他们用木板在黄土窑洞外搭成桌子,桌上是黄灿灿的小米饭,红烧肉熬白菜。
那个平静而欢乐的黄粱喜宴上,孔原大醉,新婚之夜挨了新娘许明的数落。宴散之后,刘英对张闻天说:“小平的酒量真大呀!”张闻天答道:“酒里有假!”原来,是李富春与邓发袒护邓小平,暗里弄了一瓶白水充白酒。
几天之后,卓琳与邓小平一块儿启程,联辔东去,奔赴太行山。马背上的这一对联辔而行的新婚夫妇,当时年华正好,新郎倌35岁,新娘23岁。
彭德怀玩笑:你俩怎么长得跟兄妹似的
婚后不久,卓琳就跟随邓小平回到了抗日前线——太行山。
大家都为邓小平娶了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妻子而高兴。彭德怀说:邓小平你可真会找老婆,你们怎么长得跟兄妹似的。
一贯以书为伍的卓琳开始了新的血与火的生活。在八路军总部她担任妇女训练班的队长。邓小平则赶回了位于辽县桐峪村的129师师部。
这段时间,只有邓小平来八路军总部开会时,夫妻俩才能见上一面。卓琳十分想念丈夫,有一次她问邓小平说:你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吗?
邓小平:写什么呀?
卓琳:就写你每天都干了什么。
邓小平:那好,我让秘书写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月寄给你一份。
听邓小平这么说,卓琳赶紧说:那还是算了吧。
卓琳是一个爱说爱笑、性格非常开朗的人,而邓小平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婚后不久,卓琳就非常郑重地向邓小平提出了意见。卓琳说:我这个人好说话,可周围又没有其他的人,我跟谁说呀?所以我只能跟你说。我这个人是比较落后的,你听了我说的话,有意见就给我提意见,我对的地方你也告诉我。
邓小平没有回答。
卓琳又继续说:我说话你不说话,我们这样相处下去也不行啊,你得说点话呀。
邓小平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气,你愿意说话你就随便说,我有意见我就提,没有意见就这么算了。
慢慢地,卓琳也适应了丈夫这样的性格。
“文革”丈夫遭难,她说:绝不离开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后,他们的家搬到了北京。
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后,邓小平对妻子提出了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她担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担子,并当起邓小平的秘书,负责整理他的档案和文件。邓小平任总书记10年间,是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而这10年,他只有两个秘书,一个是王瑞林,一个是卓琳。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看到一些家庭、一些夫妻们彼此间或划清界限,或离婚,或互相揭发批判对方,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非常担心。她叮嘱卓琳:卓琳啊,你可要清醒哦!你们夫妻这么多年,你应该是了解他的,你可别犯糊涂哦!
卓琳非常坚定地说:妈妈,你放心吧!不会的。
1969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卓琳随他而去,一待就是三年多。
1976年“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被软禁,卓琳陪着他一同住进了东交民巷17号。在与家人子女音讯隔绝的状态下,两位老人相依为命,开始了他们又一次的禁锢生活。
世事多变,邓小平几经磨难,不变的永远是夫妻间那份危难时的相互扶持。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邓小平晚年一直珍藏着两个心愿:他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想活到2000年,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
卓琳替邓小平实现了这两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