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七月分兵华野减员5万 毛泽东的表态

发布时间:2010-05-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相比毛泽东的分兵主张,陈、粟、谭所拟只能算是“近距离分兵”

 
 中央军委电报显示,毛泽东认可了分兵提议,并且主张大分兵。

  兵力规模上:陈、粟、谭28日电报讲一个纵队加四个师(相当于两个纵队)分兵两路出击,实际部署分兵出击的是四个纵队,但毛泽东主张要有五个纵队分兵两路出击。

  出击距离上:鲁西方向,陈、粟、谭主张(从东到西)是莱芜、泰安、大汶口之线,毛泽东主张要“扫荡泰安以西、以南各地”,西进的距离明显大于陈、粟、谭所拟距离;鲁南方向,陈、粟、谭原拟是控制临蒙线,并西进歼冯治安部之一个团,毛泽东却认为“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指示:先攻费县,再攻邹县、滕县、临城(今薛城)、枣庄,“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查看山东地图就会发现,作战距离向南延伸许多;“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作战企图也很大。相比陈、粟、谭所拟的分兵和实际分兵部署,毛泽东的分兵主张是“远距离分兵”,陈、粟、谭所拟的只能算是“近距离分兵”。

  当时,由于敌情严重,陈、粟、谭已经部署分兵,就未再根据当面情况研究并制订一个新的方案上报中央军委,而是于30日就按照中央军委的意见执行并上报:(一)由叶飞、陶勇率第一和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二)由陈士榘、唐亮率第三、第八和第十纵队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三)正面部队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沂水、悦庄公路两侧,各以少部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上述作战部署于7月1日开始执行。这就是华东野战军战史上著名的“七月分兵”。

  当6月30日华东野战军三路分兵之时,刘邓大军依据中央军委总的战略计划,强渡黄河,对鲁西南展开猛烈进攻,连续歼敌获胜。

  7月2日,毛泽东复电华野陈、粟、谭等领导人:“布置甚好。……陈士榘所部似以越过莱芜直打泰安及其南北之线为宜。得手后收复肥城、东阿、平阴、宁阳、汶上、济宁,与刘邓直接联系。……我军必须在七天或十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动作过缓,则来不及。”

  陈、粟、谭接电后,指示各部迅猛出击。很快,叶、陶两个纵队攻占费县、峄县、枣庄,陈、唐三个纵队攻占津浦路大汶口至万德段,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兖州和徐州。蒋介石集团急忙调整部署,抽调已进入鲁中山区的邱清泉第五军等七个整编师(军)分路西援,留下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等四个整编师在鲁中山区固守要点。鲁中山区的大量敌军调走了,仅留下整编第十一、第六十四、第二十五、第九师等四个整编师。国民党军企图以“重点进攻”战略在鲁中山区击破华东野战军主力的计划遂告破产,一个极为有利的形势在华野面前展现出来。

  可以这样说,分兵初期战果是理想的。但是,对于战局的这一变化,华野领导人作出了不符合实际的判断,把整个局势的可以乐观与当面情况的仍然严重混淆起来,认为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已被粉碎,留在鲁中山区之敌军势必相继西撤。因此,在作战部署上也着重于截断敌人退路。后来发现国民党军并未撤退,再调整部署,转移兵力攻击敌人,又为大雨阻隔于沂河、弥河两岸。而国民党军则利用控制桥梁和渡口的有利条件,集结兵力于南麻、临朐两地……由于对当面敌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分兵以后出现的许多新变化也估计不足,为了配合刘邓大军作战,急于打像过去那样的大胜仗,因而发生轻敌急躁情绪,导致作战指导上的失误。其结果,正如后来陈毅所说:“因雨季没有打好仗。打敌十一师(7月17日至21日在南麻),五天五夜只消灭一个团,(7月24日至30日)在临朐五天五夜只消灭两个营,打费县消灭一个旅,打泰安敌人逃跑了。7月打八仗只有三仗打好。”在这没有打好的五仗里,让华野参战官兵引为奇耻大辱的,就是由陈、粟、谭指挥的南麻、临朐战役。

  连续作战失利,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五万人


 

(作者:夏明星 肖 鹏 许大强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