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被字句”背后:有计划思维作祟

发布时间:2009-08-18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被字句”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公众个体权利诉求的必然结果。

 尽管市场经济已在国内发展十多年,但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计划思维的一大表现就是重管理轻服务。在制定工作程序时,重目标,不重过程,出发点往往是如何最快捷地达成目标和最大化地方便管理者,而不是如何让项目的主体人群获得最满意的服务感受。“被捐款”就是计划思维的产物。组织者本可以用软性宣传和煽情手法调动广大市民的慈善之心,从而达到捐款目的。但为了方便自身工作,组织者往往借助行政命令进行募捐。虽然行政方法最终也能完成慈善目标,却让捐款者产生极大的怨言,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计划思维的另一大表现则是领导者的施恩心理。尽管企业才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在一些机关领导的意识里,仍然把行政部门对企业的应有服务看作一种施恩行为。从而在“服务”的同时进行各种“软控制”,于是,企业主自然就有了“被自愿”的经历;尽管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功臣,但少数企业领导者仍坚持认为,是企业养活员工,而非员工养活企业。因此,本是员工应得的福利,在领导者眼里就成了一种企业对员工的额外恩赐。既然是额外恩赐,员工怎么还能挑肥拣瘦?员工“被福利”的感受也就在所难免。

 看重数据而不尊重数据,是计划思维的最直观表现。数据本是最客观、最具说服力的表现手法,但自从出了“被就业”“被代表”“被增长”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数据已经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工具”。诚然,数据是领导成绩大不大、政策效应好不好、民意支持高不高的衡量标尺,当然应该看重,但看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尊重数据。只有尊重数据,我们才会用最客观的程序、最正确的方法、最广泛的调研去求得数据,而不是运用各种捷径、钻各种空子,去制造数据。

 过时的计划思维遇上日益追求个体权利诉求的公民,“被字句”也就应运而生了。

 只要计划思维还残存于领导者和有关部门的潜意识中,普通百姓就无法摆脱“被动”的命运。

 只要“看重而不尊重”数据的观念还在,我们的未来就无法避免“被幸福”和“被繁荣”的尴尬。

 

                                         戴慧 王鹏程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