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时代“砖家”现形记

发布时间:2009-07-09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宋桂芳 

网络加速了信息整合,群众眼睛的“明亮度”立马飙涨,连主持人补个妆冷个场都能几秒之内揪出来,何况白纸黑字上的惶惶之言。6月30日,我国汽、柴油价再次上调。大家平日总说,我国油价与世界一会 儿接轨,一会儿不接轨,这回总算被网友找到这种说法的出处了。

2008年1月,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韩文科所长说,我国油价必须与国际接轨,从而“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同时形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价格机制”; 2008年11月,韩所长又说:我国油价不能与国际接轨,“因为联动机制背后的潜台词是价格一步到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本来,身为权威部门的官职专家,秉持起码的专业操守是无须质疑的,即便是学者观点,偶尔跳跳摇摆舞也不至于动辄得咎。只是,这两个观点抛头露面的时间颇为“巧合”:前者恰逢国际油价从80美元涨到147美元,后者则是国际油价从147美元跌到50美元,且时隔不到一年。公众再是“断章取义”,恐怕专家也难以自圆其说。

郁闷的是百姓:这成品油与国际市场,到底是接轨还是不接轨?接轨的好处摆得很硬气,而不接轨的考量也很有说服力——正反都有理,关键就看怎么用、为谁用了。这两天,关于燃油附加费的新闻也热得很,油价高了,航空公司纷纷喊吃不消,于是申请恢复,也有悲天悯人的专家附议,论证着附加费归来的铿锵道理。只是,当年出台燃油附加费征收办法的时候,似乎也是这群专家,在“追随油价”与“相对稳定”之间力挺后者,现在,取消后“稳定”了才几个月,又以油价为借口玩借尸还魂的游戏,还有什么可以理论的道理?

其实,公众也不是要和韩所长过不去,油价都上来了,无非是找个途径表达一下心中的郁结而已。只是,身为专家或学者,尤其还肩负或影响着公共决策的使命,说话就得有个谱。当然,再没谱的观点,背后总能找到支撑其理论的地基。如果是学派之争、专业之辩,倒也没啥,即便一辈子坚持错误观点,起码精神可嘉,可以理解,某种意义上甚至值得敬仰;最怕的是不靠谱的观点来自集团利益、部门利益的驱动,偏偏又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冠冕堂皇地干扰公共决策,这样的专家观点与权力寻租又有何异?

例子很多,最经典的是房价刚开始高企的时候,有专家出来说N年内房价必定降到某某水平,大家要忍,百忍成佛,粉丝们都信了。结果呢,人家自己悄悄在某大都市疯狂置业,等到房价高处不胜寒,获利的是他,我们什么也没有。当然,专家观点仅供参考,又不是预言家占卜者,失灵犯错也正常,也没有契约,不需要支付违约成本。问题是,总不能在关涉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持续性透支学术公信,忽悠民众吧。眼下看来,最坏的结果已经在出现:专家成为“砖家”,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不负责任地滥用话语权,学术界独立操守因一批忽悠学者而斯文扫地。

拷问专家的脑袋或屁股是没有用的,既然修炼到“专家”级别,IQ或EQ都不比我们低,自相矛盾也好,胡言乱语也罢,背后的千丝万缕我们也懒得去做福尔摩斯,看来,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制度:一方面,为专家占用舆论资源的公告话语留个存根,立此存照,看看他明天怎么说,后天怎么做;另一方面,需要为影响公共决策的恶意专家论建立究责机制,私下瞎说可以,上台乱讲就得埋单。网络时代的专家现形记,不能只是一场闹剧而已。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