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与其花时间陪访,不如用心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09-06-27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瑞金于去年11月推出“陪访制”,即由村级、乡镇干部陪访民去上访,试想以此减低上访数量。但一尴尬事实是,今年一季度接访496件中,陪访仅19件。有干部分析说,这和大多访民不信任乡镇干部,绕开他们上访有关。(6月26日《新京报》)

 江西瑞金推出的信访“陪访制”,“就是要减轻上访给官员考核 带来的压力,畅通上访的渠道”,其初衷是好的。然而,为何大多访民并不卖账,反到上访时要绕开村级、乡镇干部,使好的初衷得不到好结果?这只能说明“陪访制”本身有天生不足,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

 上访是上访者已对本地官员缺乏信任,认为须向上级讨要说法。试想,上访者本来是去反映或村级或乡镇的问题的,有了村级、乡镇干部“陪访”,访民身后就好比是装着了一个“探头”,还能有多大“想就就说”的空间?如此一来,“陪访”便成了访民的一种心理上负担,“陪访制”也成了一厢情愿的制度。

 对于信访“陪访制”,有人说是信访“三陪制”(陪吃、陪住、陪听),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动听,但又确是这么个情形。说干部陪访能帮“访民”解决多大问题不太现实,能解决问题怎么在当地没有解决?所谓陪访充其量只能是“陪吃、陪住、陪听”。这样的陪访只还会让人心生疑虑:干部陪访是名为“陪访”,实为跟踪监视。这就让“陪访制”变成了“备访制”。正因为如此,访民对“陪访制”才不卖账。

 信访,是群众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诉求请求的正常活动。但一个时期以来,它不仅是相当一部分群众的难解之痛,也成了有些政府部门挥之不去的心病,尤其是一些过激过火行为,不但割裂了党群、干群关系,更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诱因。

 访民只所以要上访,是因为自己的诉求在法律能解决而未解决或政府能处理而未处理,已处于某种困境。由此说来,尽管“陪访制”较之一些过激过火行为是往前进了一步,但仍然还是个“访”字。若如此,与其花时间“陪访”,还不如用心于在当地解决好访民的诉求。只有用心在当地把他们的诉求解决了,才是把工作做到了点子上,才能使百姓不上访或少上访。(张冰歌)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