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抢险救灾莫“钻”钱眼

发布时间:2009-06-17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4日晚,一场狂风暴雨,将北水关46号附近的三棵大泡桐树刮倒,泡桐树不但砸倒了民房、围墙,而且还砸坏了供电设备。供电部门在接到居民求助电话后,很快赶到现场,为该片区居民恢复了用电。但3棵大泡桐树因6000元清障费得不到落实,至今还躺在原地,依然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

 抢险救灾需要钱,但实施抢险救灾的主体是不是非要把钱的多少作为前提呢?其实,我们从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可以看到很多感人的事例:

 2008年初,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摧毁了我国南方的电网、水网,停水、停电、通讯不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中,位于湖南省最南部的城市郴州成为“孤岛”。危急时刻,千里之外的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拿出家里的3万多元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和其他12位乡亲一起,连夜投入到湖南郴州抗冰救灾的洪流中。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2小时后即组织推土机、挖土机、吊车等60辆重型机械设备和120名操作手组成的抢险队,并在董事长陈光标亲自带领下,千里驰援救灾一线,成为全国首支到达地震灾区的民间工程救援队。黄埔地震救援队冒着余震、泥石流和山体坍塌的危险,参与救灾抢险,及时参与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推出了映秀镇停机坪,在岷江边修出了几公里的道路,让大部队得以迅速进入灾区,部分机械还参加了唐家山堰塞湖导流明渠的开挖。

 无论是以宋志永为代表的“燕赵十三义士”,还是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他们不但没有谈一个“钱”字,也没有向被救援地区索要一分钱,反而还自己掏腰包作为救援资金,为的就是让灾区人民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危难之时,国家政府更是集全国财力、物力投入救灾工作。

 虽然,我市这次遭遇的狂风暴雨受灾程度不比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但我们同样需要像宋志永式的人物和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这样的单位,更需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大的灾难我们都能对付得了;有了这种精神,相关部门就不会动辄钱字当头,倒伏的大树就一定能很快移走,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就更加安全。

(作者:曹海滨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